人的本性(英语:Human nature),简称人性,是一个概念,指的是基本的性情和特征——包括思想、感觉和能动性——人是被认为有本性地。人有正面、积极的品性,比如慈爱、善良,同情,利他。人性也有恶的一面,比如佛教讲的贪嗔痴慢疑。
我年轻的时候,经常写不出作文来,觉得无话可讲,我自己归纳为历世太浅,什么也不懂,没有什么认识,自然也写不出东西来。虚度这么多年,一步一步的经历,发现也就那么回事,年轻时候的迷茫,困惑,自我怀疑,其实也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。长大之后,每个年龄段依然有每个阶段的困惑,我发现已经不能把这种情绪归类为自卑,因为这是人类的共性,其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跌跌撞撞,认知不同,表现不同而已。
所以读书是好的,学习前人总结的经验,大部分可能读过也就过了,没什么感悟,但是偶尔某个方面和自己所遇到的契合起来,就能提升了一点认知,提升了一点境界。人这一生,将自己的人性修炼到什么境界,就决定了自己内心的安宁程度,事业的发展程度。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王阳明的心学,大概都是这个道理。
稻盛和夫去世了,终年90岁,日本的经营之圣,名副其实的管理大师,写过《活法》《干法》《心》等书,备受国内知名企业家的推崇。稻盛和夫的这70条智慧,我列举几个我看了有所感的句子。
“愚直地、认真地、专业地、诚实地”投身于自己的工作,长此以往,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。此外,热衷于工作,还能镇住愤怒之心,也会无暇发牢骚,而且日复一日努力工作,还能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人格。 这个愚直的词特别好,可能和乔布斯的stay foolish差不多,还有一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。
一切成功都归结为利他之心。诸葛亮的《诫外甥书》说,夫志当存高远。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崇高的目标,是不能激励一个人做出更大的事业来的,如果一切的目标只是为了自己,这个社会也不可能给这个人有多大的空间去发展。
王阳明还说了知行合一。知道了要去做,光知道不去做,写篇文章也是好的。